《绝招》教学实录
教学目标:
1、会认11个生字,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。
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3、理解课文内容,懂得绝招是炼出来的,并且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。
教学重难点:
重点: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,有感情的朗读人物对话。
难点: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。
学情分析:
本课生字较多,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,可指导学生根据汉字特点,采用多种方法识字。
教学过程:
一、谈话导入课题
1、师: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吗?喜欢谁啊?他有什么本领呀?
生:我喜欢(孙悟空他有七十二变的本领)我喜欢(葫芦娃他们有千里眼、顺风耳、喷火、喷水、力大无穷)我喜欢(阿凡提聪明、无人能比)……
2、师:同学们,这些都是他们的绝招。今天,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《绝招》。
3、师板书课题:《绝招》,生齐读两遍。
4、师提问:什么叫绝招?生:(绝活、本领、别人比不上的只有自己会的一种本领……)
师引导:是一个人怎样的本领呢?能具体说说吗?(师小结:绝招是一个人很难练成的,了不起的本领。)
5、师过渡语:课文中有一群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绝招。想不想去看看?那就赶快打开课文,自由读读课文,注意把课文读通顺,遇到难读的字词,多读几次。现在开始吧。
二、初读课文,读准字音,整体感知课文内容。
1、学生自由读。
2、同学领读书中生词,检查预习情况。
三、再读课文,了解课文大意
1、分角色朗读课文。边听边想: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?(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)
生:(几个孩子在树下比绝招的事)(三胖、二福、小柱子等小伙伴比试绝招的故事。)
师板书:(三胖、二福、小柱子)
2、分小组讨论交流,结合你回家的预习情况,小组讨论交流说说你通过读文读懂了什么?学会了什么?有哪些体会?找一找三人练的都是什么绝招,能练出这些绝招的原因是什么?(在书中用笔画一画)(小组派代表板书,其他同学在预习本上板书)
四、细读课文,感悟理解
1、小组互相讨论一下。说说读课文时遇到了哪些不懂的问题,同学之间通过互帮互助的方式解难答疑,提出自己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。
生:①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?(起因是和小伙伴比本领,却样样都落后于别人,觉得自己“太丢人了”;回家后看见奶奶包饺子,在和奶奶的谈话中受到启发)
②为什么“伙伴们羡慕地竖起大拇指”?(小柱子的“绝招”出奇制胜,“镇”住那些小伙伴。大家都十分佩服,所以大家都对他的绝招赞不绝口。)
(师板书:绝、绝、更绝)
师: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小柱子绝招的“绝”?
生:(脱口而出、完全正确)
师:不就是口算吗?你们会吗?我来考考大家2乘以3?(等于6)真厉害!难一点的吧。恩,18乘以21?算不出来了吧?99乘以76就更难了,可小柱子却能脱口而出,而且准确无误,这就是小柱子的绝招。
③这个绝招是怎样练成的呢?(发挥自己的想象)
生:(日子一天天过去了,小柱子始终没有忘记大树下的尴尬,暗暗在练自己的绝招)(引导学生读出小柱子的自信性格)
生:夜深人静,只有星星在眨着眼睛时,小柱子(还在练乘法)。
生:每当别的小朋友在玩耍嬉戏时,小柱子(也在练乘法)。
生:小柱子还想起在大树下的尴尬,他告诉自己,只要(努力),就(能练出自己的绝招)。
生:当他练绝招,遇到困难时,小柱子(从不退缩)
师:同学们想象的很合理,正是这份努力与坚持,小柱子才练成了令人羡慕的绝招,你觉得小柱子的做法怎么样?你应该学习他什么特点?
生:(自尊,好强,不服输。),
生:(勤学苦练的精神和争强好胜的性格)
4、师:①不懂的问题大家和老师一起解决了,
②你最佩服谁的绝招?
③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员,你会怎么做?
5、阅读了这一篇故事,你受到了什么启发?或者说明白了什么道理?
(只要勤学苦练,就能练就一身好本领;要练,就练对自己未来发展有用的本领。)
五、小结本课
同学们,小柱子因为自己的努力,一扫第一次的尴尬,练成了人人羡慕的绝招。虽然绝招有的是先天就有的,但更多的是通过后天的努力才具有的本领。因此要想具有与众不同的绝招就一定要刻苦训练,坚持不懈。只要我们肯努力,肯坚持,相信每个人都能练成自己的绝招。
六、拓展练习
引导学生续编故事:下次的比赛,会是什么情景呢?展开想象,练习写一段话。
教学反思
《绝招》是一篇略读课文。主要写了发生在几个小伙伴之间的趣事。同学们对这篇文章也很感兴趣。所以整篇课文我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进行。一、读一读课文,想一想几个孩子都比了哪些绝招,你最佩服谁的绝招。二、再想象一下,小柱子是怎么样练绝招的。提出这两个问题之后学生们开始自由读课文。找到他们第一次比绝招的段落。然后进行朗读、分析。特别是在夸三胖的时候“绝招,绝招!”他们兴趣高涨,并且很有感情。而在第一次比赛中小柱子的心情却很尴尬。而到了第二次的时候,大家却开始羡慕小柱子。认为他的绝招很“绝”。这样就形成一个对比,为什么小柱子后来有这么厉害的绝招。从而使学生明白他是靠自己不断的练习而得到的。让学生学习小柱子的上进心和勤学苦练。
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,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